<
    推文,就是卖书吗?

    而且推的小说主角都是女子,是因为后世的女子都是书中这样吗?

    嬴阴嫚忍不住畅想,假如她也不需要婚嫁,假如她也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,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自由自在?

    ·

    秦朝民间,许多农人对《关雎》同样也不陌生。

    很多乐府诗本就是从先秦时期在民间流行的民歌,男女求爱时也会吟唱,只是词句似乎与天幕上的完全不同。

    “还可以这样唱?”一名秦女感觉自己学到了,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君子,淑女好逑。”

    她狠狠一点头,看向小河对面的少年郎:下次,她就这么对她唱!

    【献鸟的是一名商人,还特意托了关系,不然没资格见秦王。

    见状,商人吓得不轻,连忙解释:“这鹦鹉爱背诗,就是不太聪明,喜欢乱背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笑了:“看出来了。”

    武璎不高兴了,你才不太聪明,你才乱背,她背的诗明明很应景!

    看到大家都在笑她,武璎有心表现一下自己的智商,决定要一鸣惊人!

    于是她清清嗓子,一张嘴,就来了一首朝代歌:

    “三皇五帝夏商周,秦汉三国两晋忧,

    南北隋唐五代尽,宋元明清帝统休。”

    养鸟人是岭南人,官话说得不太好,还没意识到问题,献鸟的商人傻眼了。

    这三皇五帝什么的,怎么这么熟悉!

    大唐刚刚建国没多久,怎么就已经“隋唐五代尽,宋元明清帝统休”了!

    秦王府上,大家的笑容齐齐消失,一个眼神就把这一群献鸟人包围了。

    李世民甚至开始怀疑这是大哥的阴谋。】

    贞观朝堂上,大家再次表演一个笑容集体消失术。

    “唐的后面是五代?听起来又是一个乱世。”

    “五代后面是宋。”

    “宋元明清,就结束了……”

    所有人集体严肃起来。

    这个结束,到底是哪种结束?

    .

    宋朝,刚建国的赵匡胤急了:“怎么就帝统休?难不成……”

    后世没有皇帝了吗?

    赵光义眼神躲闪,甚至不敢说这话。

    明朝,朱元璋刚教训完儿子,听到朝代歌又想骂人了:“大明后面是清,这清是怎么回事?帝统休,难不成农民起义把皇帝杀光了自己也不做皇帝?”

    可是哪个起义军首领不想做皇帝的?李自成张献忠不都想做皇帝?

    清朝,玄烨更为震惊,他大清竟然成了最后一个皇朝!

    “帝统休!大清后辈竟然如此无能!”

    哪怕后面是另一个政权也可以提前提防,但是怎么就帝统休了!

    玄烨不理解。

    他一直提防汉人,因为满人太少,南明残余势力普遍,反清复明起义不断,大半个南方依然未能归心。

    但是现在看来,结束皇朝帝王统治的肯定不是汉人,儒家那么推崇君臣,怎么会允许没有皇帝。

    难道是西方?

    西方的路易十四就不是皇帝是国王,他早就知道西方日后会成为华夏大患,只是内部本身就问题不断无瑕他顾。

    如果帝统休,这天幕,还有天幕上讲书的长乐,又是什么人在管理?

    第26章 《穿成李世民的鸟后》3

    【武璎见到无辜的养鸟人和买鸟人被围, 不想把人害死,连忙扑扇着翅膀大喊:“我是神鸟!我会预言!”

    李世民直接出题考验:“是吗,那你预言一下我今晚吃什么。”

    武璎:“……”

    这还真难倒武璎了, 毕竟后世许多食材大唐都没有,真容易弄混说错。

    而且, 她做得游戏也没有大唐宴饮部分, 哪里知道李世民平常吃什么。

    李世民:“看来你不是,来人, 把他拖下去砍了。”

    武璎再次大声阻拦:“等等,今年多少年?”

    李世民已经从这只白色鹦鹉人性化的对答如流上看出她的不一般, 配合地回答:“武德六年。”

    武璎先是转换了一下时间, 毕竟现代人习惯用数字纪年法。

    但好在做游戏时为了沉浸式体验, 还是会换成古代的年号纪年法。

    武璎歪着脑袋想了想,李世民等不耐烦又要把人抓走时,武璎的小脑袋终于想到了!

    “等等!武德六年,杨文干谋反!”】

    等待着看李世民如何上位的李建成一愣,接着开始心慌。

    杨文干是他的人,并且被自己委托去做一件很重要的事,怎么突然就谋反了?

    这不会是与他相关吧?

    李建成后知后觉想到另一件事:史书, 通常是由胜利者书写的。

    已经从天幕的“千古一帝”得知,最终的胜利者是李世民,那么史书会如何记载关于他的故事?

    李建成的面色渐渐地颓丧起来。

    这次的天幕, 也突然有些不期待了。

    但是天幕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, 还在继续。

    【李世民不相信:“你到底是谁送来的?”

    杨文干是太子心腹,怎么可能做出谋反的事情?原本李世民怀疑武璎是太子送来的, 但这样诬陷太子的心腹谋反,就算能把自己拉下马, 太子也逃脱不了干系。

    他跟太子若是两败俱伤了,谁能得益?

    李世民心里浮出一个人的名字:李元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