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640373小说网 > > [知否同人] 无人生还 > 第74章
    虽然路途遥远艰辛,但功夫不负苦心人,终于让蝶儿找到了许多关键证人。但蝶儿并未与这些证人接头,而是隐忍不发,默默把他们的地址、现状一一地记下来,若是盛老太太真的给卫小娘报了仇,那蝶儿就就此作罢,权作从来没有寻找过证人。若是直到盛老太太驾鹤西去之时,林小娘依然没有受到惩罚,就把证人名单和状纸一起递到开封府。

    因为蝶儿这些年的辛苦奔波,开封府按图索骥,轻易便找到了很多当年的证人。案子虽然已经过去多年,但毕竟牵扯人命,许多证人还对当年的事记忆犹新。而证人们早就听说过包大人的威严,更是不敢怠慢,纷纷事无巨细地说出了当年在盛家的所见所闻。当盛家和侯府反应过来的时候,证人的口供已经放在开封府大堂上了。

    除了当年在盛家的丫鬟和婆子们,开封府还找到了卫小娘的亲人,卫家的人亲口证实,他们当年曾经想要带回卫小娘的尸首好好安葬,但是被盛老太太阻止了,想要再见一眼卫小娘的遗容,也被盛老太太拒绝了。

    虽然卫家人已经对卫小娘的死因产生了怀疑,但卫家毕竟人微言轻,加上还顾忌亲生的外孙女留在盛家,因此只能作罢。若是真的能证明当年卫小娘是为人所害,那卫家也一定要给女儿讨个公道不可。

    除了寻找认证,开封府还特意命仵作开棺验尸,棺材中,卫小娘母子的尸首早已化为白骨,但从白骨的情况来看,胎儿骨骼异常巨大,方仵作根据经验判断,胎儿在娘胎里养得过于肥大,致使难以生产,很有可能是孕妇死亡的直接原因。

    人证物证俱全,剩下的,就是犯人的口供。根据蝶儿的状纸,真正的凶手其实有两人,林小娘故意喂大胎儿,并给孕妇吃寒凉之物,王大娘子故意让下人消极怠工,拖延稳婆和大夫到来的时间。

    因此,包大人缉拿了林小娘和王氏,并分开审问。

    那林小娘是个心机的,面对包大人的质问,她矢口否认自己曾经行凶,坚称当时自己年轻无知,一心只觉得孕妇应该多进补,才会给卫小娘吃那么多大鱼大肉,而她又对医术一无所知,并不知晓哪些是孕妇不能吃的寒凉之物。

    而王大娘子虽然心理素质却远远不如林小娘,一开始还满口谎言想要撇清自己,但是在三口铡刀的寒光之下,面对着包大人有理有据的审问,终于心理防线崩溃了,颤抖着说出了当年她所知道的全部真相。

    王大娘子承认,她买来卫小娘就是为了分林小娘的宠,林小娘故意喂大胎儿和给孕妇吃寒凉之物,她全看在眼里,但她不但没有阻止,反而故意在卫小娘即将生产的前几日带着盛纮回娘家,并且嘱咐家里的管事婆子们消极怠工,且看林小娘能掀起什么风浪。

    王大娘子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,指天发誓她从没想害死人命,无非是觉得卫小娘从小务农,身强体健,又平安生过一胎,即使有林小娘使坏,想来也不会出人命。

    但真的出人命以后,她也十分后悔,因此不仅给卫小娘风光大葬,而且年年去庙里出银子给卫小娘捐长明灯,就连卫小娘留下的女儿明兰,她也如同抚养亲生女儿一样把她养大。

    王氏一口气说完,包大人命她在口供上按手印画押,红红的指印像极了鲜血,王氏看着鲜血一样的指印,愣神了一会儿,当年以为破一笔财就能消灾,没想到报应终究有来的那一天。

    当年林氏因为卫氏之死而失宠,王大娘子偷偷乐了好几天,但看着眼前的口供和鲜红的指印,王氏心里只余后悔,后悔不该因一己之私,害死了两条人命。

    而林小娘那边,虽然她巧言善辩,试图逃脱罪责,但包大人还是找到了更关键的证据——当年林小娘身边的贴身女使——雪娘。

    当年林小娘身边许多下人被发卖,但最得力最贴身的雪娘还是被林小娘保了下来,继续留在盛家。再后来,因林小娘被撵到庄子上,雪娘也从体面的贴身女使沦落成了做粗活的下人,年龄大了以后,被配给了庄子上一个做活的汉子。

    包大人又把她找了出来,细细盘问当年发生的事。

    刚从庄子上赶来的雪娘,蓬头垢面,脸上写满了风霜,显然这些年吃了不少苦头。雪娘纵是惧怕盛家的权势,但更怕开封府的铡刀,便竹筒倒豆子一样说出了当年的真相。

    原来,当年林氏给卫小娘送吃食,全都由雪娘经手,那时雪娘年幼,十分不忿,偷偷问林氏,为什么好好的吃食,要白白送了人。

    因雪娘和林氏有点亲戚关系,林氏便觉得雪娘是自己人,于是把计划一一说给了雪娘。雪娘这才尽心办事,每日殷勤往卫小娘那边送吃食。

    但雪娘也坚称,林氏从未有过害死人命的心思,只希望把胎儿弄没,或者把卫小娘身子搞垮,让她再也不能生。

    但生产那日却出了意外,盛家怎么也请不来稳婆和大夫,这才导致卫小娘一尸两命。

    雪娘最后辩解道:“出了人命以后,林小娘也很后悔。卫小娘死前,老爷对林氏有求必应,但是卫小娘死后,林氏就在老爷那里失了宠爱,不仅被夺了管家权,连身边的人也几乎被发落干净了。林氏总是说,这是‘捡了芝麻丢了西瓜’。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‘人命关天’的道理,但害了人命的不止我和林氏,求大人明鉴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