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640373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宰执天下 > 第165章 京师(七)
    【快月底了,排位越降越低,继续求票。】

    街边的茶馆中,如往日一般的喧闹。

    七八成的座位上都坐了人。一名说书人坐在高台上,拿着最新的报纸给茶客们分说新闻详情。

    正说到河东大捷,斩首千人,茶馆中就是一片叫好声。

    丁兆兰坐在进门口的地方,两只眼睛看着街上,耳朵则分心听着新闻。

    昨天刚刚传来的捷报,让京师再次欢腾起来,今天的各家报纸上,都在头版刊登了这一场捷报。

    丁兆兰在府衙中,对这一次胜仗的情况了解得稍多一点。

    这一仗,出战的主力其实是折家为主的麟府军,位置又在河外云中之地,远离代州神武方向的主战场。虽归属于河东制置使司管辖,不过已可算是半独立的战区了。只看参战将领中有种姓之人,参与的军队还有宁夏路的人马,就知道这一仗,并不一定是河东制置使的安排。

    但好歹是给河东挽回了一点颜面。

    河北把辽国皇帝打得狼狈而逃,退守国境。甚至有传闻说辽国伪帝被一箭射中了臀部,最后扮成农夫坐着羊车才得以带着屁股上的箭疮逃走。

    这条传闻,传得很广,却没有传播太久,很快就被澄清,指出真正半边屁股因箭创而烂掉的是皇宋的太宗皇帝。

    此言一出,当然没有人敢于在公开场合再提及皇帝、箭疮和烂屁股的话题,不过开封府的百万军民,也得到了一个公开接受历史教育的机会。

    有关辽国皇帝的传言被澄清了,不过河北的大捷是铁板钉钉的。相形之下,河东之前的战败也就越发的显眼起来。

    虽说报纸上有解释是河东官军在北上出击的路上,轻忽大意受到了辽军的伏击,尽管是失败了,但无损河东大局。雁门防线依然稳固,神武军这个雁门关以北的突出部,也依然稳稳当当的掌握在官军手中。

    可是京师百姓谁当真能放心得下?国子监的学生们更是以此为由,在都堂门前好好闹了一场,闹出了一桩大案,更惹怒了都堂,开始手段强硬的整治起京师和朝堂来。

    现在河东终于有了一场胜利,京师对河东战局的印象也算是有所改观,不会再担心辽军会突破雁门,或是夺走神武军。

    就像现在的茶客们,开始讨论河东的官军能否乘胜追击,再接再厉,北上去收复大同,挽回之前丢掉的脸面。

    店小二提着巨大的长嘴铜壶,遥遥一倾,一道弧形的水线便注入到丁兆兰面前的茶盏中。

    丁兆兰已经续到了第三杯,脸色越发的急躁。看看摆在柜台上的座钟,半个小时过去了,不能再等了。

    正要起身,一辆马车在门前停下,从上面急匆匆的跳下一人来。

    那人一下车,就几步走进店中,视线来回一转,看见了丁兆兰,这才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丁兆兰脸上的急躁,气定神闲的招小二过来倒茶,“唐家哥哥啊,明明是你约的俺,怎么反倒是你迟到了。”

    来人自是唐梓明。他两步走到桌边坐下来,刚拿起杯子就放下,“换凉茶。”他抬头吩咐了一句,又对丁兆兰道,“文太师的儿子被释放了,不得不去一趟。”

    “他被放了?!”丁兆兰吃惊不小,他惊讶的追问,“是开释?不是判罪?”

    “就是放了。开释。”唐梓明说,“他这运气,还真是不错。”

    何止是不错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来,被抓进御史台狱的犯官及其亲属不在少数。能从中出来的,要么是准备上法场,要么就是赐自尽后的尸首,还有就发配离京,能正正经经的开释出狱,一个都没有。现在终于有了一个文惟申。

    “还不是看在他老子的份上。”丁兆兰不屑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宰相家的衙内,就算是过了五十岁,只要宰相不死,还是能有依仗。”

    “文老太师九十多了。”丁兆兰道,就差说没几年好活了。

    唐梓明摇摇头,“说不定真能活到一百岁。”

    “好人不长命,祸害遗千年。”丁兆兰一时嘴快。对那位文老太师,他的看法与开封士民的普遍看法相同,都没有丝毫好感。

    唐梓明哈哈一笑,接过小儿送来的凉茶,急急的灌了两大口,把空杯子交还给小儿续水,他压前身子,低声对丁兆兰道,“不过御史台那边也有消息,说要求文惟申近期内不得离京,随时等待御史台的传唤。”

    丁兆兰眨了两下眼皮,有些开心,“也就是还吊着他?”

    “就是看在文老太师的份上,也不能让人犯逃了罪责。”唐梓明义正言辞。

    丁兆兰点了点头,问道,“文家的事先放一边,不知哥哥今天找俺来,到底有什么事?”

    “不能放一边啊。”唐梓明微微一笑,只是笑容中带了点愁绪,“还是跟文家有关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事?”

    “小乙你自己交给我的都忘了?”唐梓明摇摇头,“包永年的事。”

    丁兆兰精神一震,还有些惊讶,“哥哥你都查出眉目了?人在哪里,是死是活?”

    丁兆兰在开封府快班里面是坐第一把交椅的好手,不可能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包永年的失踪案上。

    他把事情交给唐梓明之后,就处理起其他更加严重的案件去了。只是他没想到唐梓明这么快就有线索了。

    唐梓明又摇了摇头,“不是他的下落。”他神色严肃起来,“小乙,我问你,你觉得包永年会不会已经死了,甚至已经变成了路倒的无名尸,被送去化人场给烧掉了?你知道的,京师里面这样的无名尸,每天都有十好几起。”

    每年都有无数人抱着希望来到东京,这些人中有的会飞黄腾达,有的能发家致富,也有的会失望而归,更多的则是沉沦在底层中,每天都在忙碌中过活,直到忘了自己的初衷,浑浑噩噩的活下去,但还有一小部分,则有着更坏的际遇,没有梦想中的成功,也没有一个稳定的生活,而是在某一天,无声无息的倒在了路边上,成了开封府中一本黑皮帐册中的一个数字,他的家人,永远都不会知道他的下落。

    丁兆兰摇了一下头,“衙门送尸首去化人场前,都会先检查的。”

    唐梓明点头,他明白丁兆兰的意思。

    如果是因各种外伤造成死亡的尸体,即使一时确认不了身份,找不到丧家,也必定会被仔细检查,确认死因。

    而贫病而亡的无名尸,都是干瘦病弱,看不到伤处。但只要稍作检查,尸体原身的身份,也能确认个大概。

    务农的,手上必然会留有握锄头镰刀的茧子;打铁的,手上同样有茧,但茧子的位置就不会与务农的相同;担货的力工,肩膀上会留有标记;撑船的船夫,脚掌十趾会比普通人岔得更开;读书人,有笔茧;富贵人家,细皮嫩肉更分明。

    当一具无名尸骸,看起来虽然一般儿的干瘦病弱,但如果是手脚茧薄,肌肤细腻,少有疮疤,那么立刻就会引起衙门关注,绝不会贸贸然的就送去烧化。

    “如果是河里捞起来的尸首呢?放了许多天才发现的呢?”

    唐梓明又问道。尸首都开始烂了,看不出原貌,怎么分辨?

    丁兆兰咧开嘴,哒哒两下,屈指在牙齿上敲了敲,“这个是做不得假的。”

    普通人吃糙米,牙口总不会好。富贵人家吃精米,一看就知道不一样。

    唐梓明出身普通,家里是节衣缩食才让他读了书。丁兆兰幼时流浪江湖,不过被收养后,虽然只是快班衙役的家庭,可饮食上在京城中也算得上是中等水平了。牙齿的情况就是比唐梓明更好一点。

    “还有骨骼,”丁兆兰说,“常年吃肉的骨头与贫户出身的骨骼,差别同样很大。”

    “也就是说最近并没有类似于包永年的尸体被发现。”

    “是的。”丁兆兰点头。

    唐梓明深吸一口气,“那问题就大了。”

    “到底怎么了?”丁兆兰不耐烦的问。

    唐梓明没有回答,反问:“你们可查过房间?”

    丁兆兰点头,“里里外外都查过了。”

    “书呢?”

    “肯定都查了。”丁兆兰性急的说,“全都搬到府里去一本本的翻了,信也都看了,跟他有书信往来的,只要人还在京师,都去查了,什么线索都没有。”

    他说着,眉头紧锁,仔细回忆自己是不是在调查上有所错漏,最后,他放弃了,问,“昨日你不是派了人来府里,翻过了那些书和信,到底找到了什么?”

    “我是说书里的内容?”

    丁兆兰心中的烦躁陡然间消退了,他眼瞳里开始闪烁着东京名捕的光彩,“也让人看了,没有什么犯忌讳的地方,基本上都是市面上能买到的书,还有一些来自学会内部,不过包永年是学会成员,他能借得到。”

    他斗大的字认不得一箩筐,可他还是考虑到了这个问题,也安排人手去查过了。

    “可是按我收到的回报,在包永年的书籍里,有几份都是没有公开发布的论文,全都是手抄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是说他偷偷抄了没发表的论文?!很重要的?!”

    丁兆兰脸色难看起来,这的确是盲点。

    他派人检查时,只是去查有关包永年下落的线索,更关注与他有联系的相关人等。虽然也查过了书和论文中的内容,但因为包永年的身份,即使有一些来自于学会,也被视为正常。而开封府的衙役,即使认字,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分析一篇论文是否重要。

    “也许不那么重要,我也说不太清楚。”唐梓明说,“不管怎么说,硝酸,火硝棉,积硝池,这些东西,既然不被允许公开发表,那么就肯定不能泄露出去。包永年失踪了,死了还好说,如果还活着……”

    丁兆兰脸色泛白,紧咬着牙,“会泄露到辽国?”

    唐梓明轻轻的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对包永年此人,在文煌仕事后,朝廷和学会内部已经很关注了,但他硬是几个监视者的眼前消失的无影无踪。

    他丢下的资料就有许多犯忌的,被他带走的呢?此人如果投效辽国,还带着一干极重要的论文,到底会造成多大的影响,简直让人不敢想象。

    丁兆兰深深地吸进了一口气,而后将心中的紧张、焦急和不安尽数吐了出来,他冷静的问,“这件事,你跟社里说了没?!”

    对丁兆兰的反应,唐梓明脸上多了点欣赏,他摇头,“当然没有。”

    “这件事,你不方便与社中说,俺也不方便回去跟总捕报告。”

    “当然,要不然我为什么还要去御史台多走一遭?此事决不能对外泄露。”唐梓明轻轻的摇摇头,“不能闹大了。”

    这件事,越少人知道越好。学会管理上的疏失,作为学会之首的宰相难免其责。一旦辽人从包永年身上得到了关键性的技术,使得战局改变,那么韩冈的责任就更大了。

    这一点,唐梓明明白,丁兆兰也明白了。

    “或许,”唐梓明猜测着,“包永年已经被人害了,而他房中的论文,只是学会会员正常拥有的好奇心。”

    这是韩冈经常在学会中宣扬的精神,一位学者,要永远都对万物万事充满着好奇和求知。

    “的确。”丁兆兰道,这也是可能之一,并不需要否认,“要说包永年因为文煌仕而叛国的可能性并不大。”

    唐梓明点头。

    在追查文煌仕下落的过程中,丁兆兰发动了许多人脉,其中就有唐梓明,还帮了很大的一个忙,故而也了解到了一点内情。对于丁兆兰的话,唐梓明能理解一二。

    唐梓明说,“包永年是包孝肃之后,又是国子监生,还是学会的特别会员,只凭这一身份,即使他是文家亲戚,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。只要他想做官,随时都可以做上,他不应该是张元、吴昊。”

    张元、吴昊,因为屡试不第而投奔西夏,其中张元更是在殿试上被刷下去,使得恨意更深,也让进士科和诸科的殿试,从此不再黜落士子。即使犯讳,通常也能得到一个特奏名的出身。

    包永年的情况比张元吴昊强得多,成绩、家世、身份,无一不是出类拔萃。即使是在国子监中,都是足够让人羡慕的。要说这样的人会投奔辽人,唐梓明第一个不信。

    丁兆兰当然也不信,所以问题就来了。

    包永年因何失踪?主动还是被动?如果是主动,为什么要失踪?如果是被动,又是谁下得手?

    这是一开始就有的问题,而现在,又多了一条:包永年抄录只在内部刊发的论文,又是为了什么?

    “我再去府衙里面去查一查包永年留下的书册和信,小乙你如果有空的话,可以去学会的图书馆查一下,你是正式会员,可以查一下借阅的记录……”

    丁兆兰笑了起来,“俺也正想这么做呢。真是想到一块儿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就叫英雄所见略同。”唐梓明哈哈的笑了两声,站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时间不早,我先走了。”他跟丁兆兰说道,“如果发现新线索,相互联系一下,就像今天一样。”

    “好的。”丁兆兰点头,微笑着先送唐梓明离开。

    目送唐梓明上了马车,丁兆兰脸上的笑容收敛了起来。

    因为避免被人注意,而在外面特地先绕了一圈,这个理由,丁兆兰勉强能够理解,但又在前面绕了一个大弯子来说话,唐梓明不正常的举动,让丁兆兰有了几分猜疑。

    并不是说唐梓明有什么坏心思——丁兆兰没有感觉到,只是在唐梓明的言行举止中……功利心的色彩稍稍浓重了一点了。

    丁兆兰对唐梓明的努力一直看在眼里。

    能够从小报的记者,一路进入顶尖报社,又在顶尖报社的激烈竞争中,得到了常驻都堂的机会,这其中,绝不仅仅是个人才干和粗浅的人脉——富贵人家的子弟所能拥有的人脉,在唐梓明成为顶尖记者的现在,也不一定能够比得上——还有唐梓明本身的手段,在报社中不断超越一个个竞争者。

    所以唐梓明一直都尽可能的表现出来的专业性,即使他之前推掉了丁兆兰将他介绍给韩家四衙内的机会,丁兆兰也没有相信他的纯洁和善良,而是抱着几分怀疑,用以观后效的态度去检查。

    唐梓明当真去了府衙,丁兆兰在犹豫了一下之后,也依从唐梓明的话,前往学会去检查包永年留下的足迹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合上丁兆兰的笔记本,韩冈轻声一叹。

    包永年在军事上下了苦功夫了,有一部分论文完全没有公开,只是在一本密级很高的期刊中得到了刊载。而包永年,就盯上了这部期刊。

    铜徽会员,借阅这本杂志并不会有太多波折,只要正常登记就可以。包永年也是铜徽,尽管专业不对口,但并不影响包永年借阅这本书。

    这可以说是学会保密制度中的大漏洞了。

    必须尽快加强防卫,补上这个漏洞,还要多查一查,是否还有相似的漏洞潜藏。

    至于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名望,韩冈并没有那么顾忌。

    见韩冈久久不语,丁兆兰心中的不安变得更加浓重了,只是他不知道该如何开口。不知不觉中,心中的情绪就表露到了脸上。

    “不用担心。”韩冈只一抬头,就看见丁兆兰焦躁的神情,笑一下,他宽慰道,“亡羊补牢,为时未晚。”

    “相公说得是。”丁兆兰恭谨回答。听到韩冈说为时未晚,他就放下了一半的心。

    “没有确凿的证据,也不要先给自家人定罪。需要进过调查,再下定论。”韩冈宽厚的说着,这让丁兆兰大感安心。毕竟,包永年也可能是被人抓走,囚禁甚至被害。在其无法自辩的时候,安上一堆罪名,即使是普通人都不合适,何况学会的正式成员,还要加上国子监生的身份。

    “但还是要考虑到包永年他带走了那些论文。”丁兆兰说道。

    韩冈颔首,表示同意,“至于可能被他带走的资料,这的确是一个要一查到底的问题。但是,即使他向北投效了辽国,也不会太大的影响,”他冲着丁兆兰笑了一笑,“所以不必着急。”

    丁兆兰认真的听着韩冈的话。

    只听韩冈说,“仅仅是一个人,即使他顶得上五个将,也改变不了国势上的悬殊。”

    这是韩冈一直坚持的观点。

    宋辽两国的差距是全方位的,人口、经济、技术和生产力,差距无一不是在数倍和数十倍之间。

    即使包永年能够带着学会内部的所有资料投奔辽国,也不可能完全弥补这些差距。

    “没看到更多的在《自然》上刊载的论文,多少新式的技术都公开了,也没见到辽国能模仿出来。”韩冈自信的扬起声来,“辽国与中国的差别是什么?是多达十万的研究者,是高达百万的工人,是接近两亿的消费者,中国有,而辽国无。这就是差别!”

    丁兆兰立刻被韩冈激扬的话语感染了。

    ‘是啊!’他想,辽国和中国差距有这么大,即使包永年带走了所有的机密技术,辽国也用不上。

    “不过……”韩冈又道。

    ‘不过?’心情激荡中的丁兆兰抬起眼。

    “在战争开始前,尽可能的扩大敌我双方在国势和军力上的差距,本就是宰相的工作。”

    “庙算!”丁兆兰反应敏捷的说。

    “对,就是庙算。”韩冈温和地笑道,“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,还是要尽可能的阻止辽国得到这些技术。”

    即便辽国得到了一些新技术,不会影响国力上的差距,但中国收复旧疆时的伤亡,不可避免的要增加,甚至增加许多。

    以至于会影响到了一次、两次或者更多的会战的胜负,让战争的结局,推后个几年乃至几十年。

    这当然就是韩冈要避免的情况。

    失踪的包永年必须要抓到,活要见人,死要见尸。

    这是直接来自宰相的命令。

    从相府中出来的时候,丁兆兰已经被韩冈任命为包永年案专案组的组长,专门负责这个案件。

    韩冈还特地纡尊降贵,为他指派来了三名组员,加入到专案组中,而不仅仅是让他从快班中挑选助手。

    当丁兆兰见到三位老朋友、新下属,声音也不免磕绊了几下,“呃,好久不见。”

    老和尚念着阿弥陀佛,小沙弥灵活的转着眼睛,英俊的年轻人沉默着,三人先后跨过门槛。

    真的是好久不见了。